日前,南岸區文峰小學收到一個好消息,在第五屆未來全球教育設計大賽中,由文峰小學參評的體驗式閱讀教學模式——《大單元下的“三層級四課型”體驗式閱讀教學模式建構》(下稱“體驗式閱讀教學模式”)入圍決賽。這樣的成績,對于一個只有500多名學生、20多名教職工的農村小學來說實屬不易。
近年來,文峰小學在營造書香校園方面成績斐然。學校自啟動“優雅閱讀”項目以來,開發出一系列優質閱讀活動和閱讀課程,此次大放異彩的體驗式閱讀教學模式,以其突出的學科“融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特色,緊扣新課標精神,體現了文峰小學在閱讀領域卓有成效的前沿探索。
課內跨學科閱讀
教師全動員 打造學科滲透立體課堂
在很多學校,閱讀是語文教師的事情。而在文峰小學,閱讀則成為學校的“全家桶”活動,數學、音樂、美術、體育、科學等學科教師全部卷入進來,構成三層級體驗閱讀教學模式的第一層級——同一主題下的“課內跨學科閱讀”。
“這是客觀因素所限,因為我們學校小,只靠語文教師的力量遠遠不夠;同時這也是閱讀應有的樣貌,同一主題在不同學科中都有相應表達,應該相互整合滲透。”校長賴琍介紹,在南岸區課程領導力建設的指引下,文峰小學開始以科研的形式探究學校特色發展路徑,確定了以閱讀撬動學校整體發展的思路,并逐漸成為全校教師的共識。
本次入圍的體驗式閱讀教學模式,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思考并逐漸構建成型的。其中的課內跨學科閱讀,是指基于同一主題,老師通過設計驅動任務,引領學生打通多學科知識,構建起對主題的多元認知。這種課程融合模式對教師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文峰小學的閱讀生態中,各科教師都成為閱讀實踐者、引領者。通過舉辦教師閱讀節、閱讀微課題研究等活動,提高全校教師的文化素養和閱讀課堂研究能力。
課內外關聯閱讀
家校社協同 打造互動開放立體課堂
體驗式閱讀教學模式中的第二層級——“課內外關聯閱讀”,則是指在課內跨學科閱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同一主題下進行課外關聯閱讀。老師適時開展推薦課、靜讀課、展讀課與分享課等課型進行推進。
除此之外,文峰小學長期以來努力構建閱讀生態圈,也助推了孩子們的廣泛閱讀。走進文峰小學,閱讀資源無處不在,形成了班級圖書角、樓道圖書架、學校圖書館、區圖書館分館四級書庫;在家庭教育中,學校也發動家長打造了小書房、小書架、小書桌,舉辦家庭閱讀節,推出親子課。此外,學校還聯手社區,通過開放社區圖書館、舉辦圖書展覽等方式,推動全民閱讀。
學校閱讀、家庭閱讀、社區閱讀,三位一體,相互促進,共同護航孩子的閱讀興趣,使得課內外關聯閱讀能夠落地執行。
實踐體驗行走閱讀
綜合提升 打造學以致用立體課堂
2022年義務教育新課標指出,要變革育人方式,突出實踐,注重培養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正是三層級閱讀教學模式中的第三層級——“實踐體驗行走閱讀”所要達到的目標,學以致用,打通知識、能力、素養的形成路徑。
以《閱讀南山》主題課程為例,學校確定了“南山生態”“南山美食”“南山交通”“南山名人”“抗戰文化”五個維度,各年級選擇其一進行閱讀體驗實踐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不僅被激發出濃厚的家國情懷,他們還在表達創生課程中,用演講、調查報告、作文、繪畫、思維導圖、手工等方式,完成閱讀綜合成果展示。
“我們的孩子大多沒報過演講班、舞蹈班之類,但他們卻能在各種閱讀比賽和藝術節中獲獎,正是因為在文峰的舞臺上得到了充分鍛煉。”文峰小學教導主任張茂蘭說,閱讀撬動了孩子們的綜合能力和素養。
三層級體驗式閱讀教學模式,以素養為導向做大單元整體設計,體現了文峰小學閱讀課程的動態性、整體性和開放性。它以“大觀念、大任務、大主體、大情境”為驅動,通過“課內跨學科閱讀——課內外關聯閱讀——實踐體驗行走閱讀”層層遞進,不僅豐富了學校的閱讀課程內容,更是優化了學與教的方式;三層級下的“任務擬定課——閱讀關聯課——實踐運用課——表達創生課”四種課型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走向主動學習,學習方式從單一轉向多元,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閱讀力、學習力、創造力和競爭力都得到顯著提升。
構建生機勃勃的文峰閱讀生態圈
多年來,文峰小學發力閱讀,從課程到教學到環境再到評價,構建閱讀生態。三層級體驗閱讀教學模式正是這一閱讀生態下演化出的又一成功項目。在學校生機勃勃的閱讀生態圈中,還生長著更多明星項目:“兒童分級閱讀特色項目”“‘1+n’課題研討活動”“雅言雅行誦讀課程”“南岸區文峰市民讀書吧”“四季閱讀節”等。尤其是一年一度的“閱讀年會”已舉辦了7屆,它既是一次全校總動員的跨學科綜合體驗活動,又是一場精彩盛大的閱讀成果展演,贏得了廣泛贊譽。